Courses

Kaohsiung Zhong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ation - Excellent Meals and Arts Showcase

在注重學生「美感力」的辦學理念下,本校符應108課綱開設「藝數」校訂選修課程,增進學生生活美感、歸納思考與邏輯推理的素養。110學年度進一步申請加入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嘗試將一般領域知識概念與高職專業科目整合,發展「餐餐精湛」特色課程,在餐飲科專業科目實踐中,具體實踐數學的抽象概念,延伸出不同的美感藝術造型視野。奠基於以上基礎,統整專家學者諮詢建議、學生反饋及團隊教師討論後,將110-111學年度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成果,結合「空間任意門」展覽,建立數學、美術的基礎認知;在情意與文化脈絡面向上融入多元文化教育議題,邀請不同的僑生入班與本地學生分享不同的文化特色,更結合國際情勢引導學生討論SDGs的綠色經濟與永續糧食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在技能面向上除了以美術為核心貫穿各個課程,亦整合美術、數學、電機、園藝知能呈現於機電與餐飲專業成果中。透過與計畫諮詢輔導教授的討論,聚焦於「幻視」的概念,與不同學習階段夥伴學校交流、討論,發展跨領域美感教育典範課程,透過成果展演向各界推廣,除了觀展人數超過二千位師生,計畫成果亦獲各家媒體報導,讓課程效益能以非正式課程的方式擴大、渲染,課程分為四大面向如下分列說明。

(一) 艾雪的多面體空間(上學期)
The guided tour of the "Space Door" exhibition guides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aspects of space through displays. The artist Escher's series of works then cut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introducing the Platonic solids in the work "Star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that appear in Escher's paintings, such as regular polyhedrons, truncated semi-cubes, and star-shaped rhombus dodecahedrons. Students are also allowed to observe how the artist creates a variety of magical and tilted senses of space. After visiting the exhibition, guide students to try to use sketch pencils and cardboard cutting and pasting to draw the Penrose triangle, and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virtual and real experience that what you see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二) 立體截面的空間魔法(上、下學期)
上學期接續觀展與空間經驗,請學生分組完成多面體拼組任務,體驗立體造型與三維空間的關係。接著揭示立方體截面的課堂任務,請學生先預想截面形狀,而後運用紅蘿蔔嘗試切出不同的截面。經過實際切割嘗試後,介紹Geogebra,引導學生觀察立方體不同的立體截面,紀錄不同角度與不同方向的截面形狀,運用蔬果切雕的技巧,於蔬果切雕實作中呈現不同的截面造型。具有截面經驗後,介紹艾雪「瀑布」作品中的「艾雪多面體」,引導學生以摺紙的方式拼組出星型化菱形十二面體,再以紅蘿蔔切出艾雪多面體造型加以比對。最後導入SDGs 12剩食議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選擇合適的蔬果部位切雕所需造型以避免浪費,請學生討論切雕後的邊角料可行的利用方式,並提出0剩食企劃,落實於實作課程中。
下學期課程結合園藝科實習農場資源,從食農教育出發,規劃跨科共學的社區走讀課程。上午餐飲科學生深入園藝科實習農場認識無毒蔬果的栽種流程,由園藝科學生從旁協助,讓餐飲科學生親自體驗採摘,理解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實踐 SDGs 2 永續農業的價值。下午,園藝科學生則進入餐飲科班級教室共同進行蔬果切雕課程,運用當日親手採摘的新鮮蔬果進行創意擺盤,展現產地到餐桌的學習歷程。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入認識食材來源,也透過實作強化SDGs 12責任消費與永續使用資源的意識,落實食農教育的多元價值。
(III) Multicultural Geometric Lighting (Second Semester)
邀請本校各國僑生分享其節慶中獨具特色的燈飾造型,從中剖析各種燈飾背後所蘊含的基本幾何結構。僑生走進普通科班級,介紹如越南中秋節的星星燈、泰國水燈節、菲律賓聖誕星燈與印尼齋戒月燈飾,深入分享各自國家的節慶意涵與燈飾文化。接續課程鼓勵僑生延續母國傳統,發想具文化意向的創意燈飾設計;普通科學生則引導其探索立體燈飾的幾何特性,應用正多面體原理進行燈罩設計,並整合機電科雷射切割技術,結合設計與工藝至機電整合工場實作,完成自造幾何燈飾。最後將生活中的實用美學燈飾,並於成果展中公開呈現,體現文化融合與跨域創新的教育成果。
(四) 幻視造型食物設計(下學期)
食物設計系列課程分為雞蛋幻視料理與非週期密舖薑餅二大範疇,在雞蛋幻視料理面向上,為了建構餐飲科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課程前期特別規劃以水彩進行調色訓練,引導學生掌握色彩三原色、明度變化等基礎原理。學生透過實際混色練習,逐步熟悉調色技巧,並觀察各式蔬果如番茄的紅、酪梨的綠、茄子的紫等色彩特徵,嘗試調出相應色彩,為後續的幻視料理創作打下良好基礎。接著,學生將運用所學色彩知識,進一步探索天然染色技法,將天然染料與人工色素進行比較,理解食用色彩的安全性與應用原則。創作部分則以雞蛋為基底,搭配染色與壓模技法,加上蒂頭等細節設計,打造出擬真的蔬果造型,呈現具幻視效果的創意料理。此課程不僅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與美感表現力,更培養其對天然素材應用與食品設計的觀察力與創造力。
非週期密舖薑餅課程以數學、藝術與餐飲跨領域整合為核心,從艾雪的週期密舖作品出發,引導學生觀察蜥蜴拼圖與設計原理,發展具創意與規律美感的圖形構成。學生在動手繪製與構圖過程中,培養圖像思維與審美判斷,展現「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進一步延伸至幻視造型食物設計課程,導入2023年發表的「愛因斯坦磚——帽子」非週期密舖圖形,結合薑餅製作技術,引導學生運用模具轉化數學概念為具體的烘焙作品。透過創作歷程,學生學會主動探索、跨域應用知識與技能,展現「自主行動」的學習態度,並在團體討論與分享中培養「溝通互動」的能力,全面提升美感表達與實作設計的素養。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