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一:初試啼聲.合鳴共情~融入社會情緒學習的高一樂舞展
課程主題二:聲影流轉——從臺灣歷史的韻律聆聽時代之歌
此課程為藝術領域教師繼高一新生設計”深植我心”特色課程後,深感於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除對課程的重視外,與此同時亦應強化與同儕間的心靈交流;意即嘗試以CASEL社會情緒學習五個向度(自我覺察、自主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及決策當責)融入每年學校特色活動-高一班際合唱比賽,也就是參與式SEL(Participatory SEL)。
社會情緒學習不同於情緒教育,它更重視美德/品格背後的基礎、學生的想法與思辨,並將決定權教給學生;做法上,從準備展演、競賽的過程當中能夠親炙體驗情緒學習ABC:Autonomy(自主)、Belonging(歸屬感)及Competence我能感,使剛進入高中學習階段的高一班際歌唱比賽,不僅止於對結果的追求,更形塑團隊競合的記憶定格。
歌唱比賽的課程起,跨領域美感教師團隊即已著手介入,此一團隊由歷史、母語、美術及音樂教師組成,通過共備設計一系列「聲影流轉——從臺灣歷史的韻律聆聽時代之歌」課程,使令學生從台灣著名流行音樂歌曲中理解與台灣歷史發展互文互釋相嵌的脈絡,並透過賞析與演唱感受時代氛圍的即視感;由此,引導學生從設計的課程中選擇一首具有台灣歷史發展代表或類似曲風的歌曲作為歌唱比賽的自選曲,冀盼學生以「感同」進而體會「身受」,感受臺灣史不同階段中的「被殖民」、「二戰後」、「族群(原漢)衝突」、「戒嚴時期」課題,深刻覺察不同時代中屬於臺灣底層文化中的庶民情緒並以此引發更深更廣的思辨主題。
114學年度此課程將延續此軸線,特別加入表演藝術課程設計,探究歷史人物中的內心情緒日誌、場景、微劇場,用朗誦或歌詞旁白方式加入立體化聲音層次,體現音樂與情緒的雙重表達緒;簡言之,本課程將於114學年度歌唱比賽中將導入戲劇基礎元素,使令學生體察歷史與情緒共鳴並藉由展演中多元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