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學生對實體環境的疏離,本學年發展核心為喚醒沉睡感官從生活環境覺知存在,首先是學校教材的跨領域發展,增進學校他領域教師對本計畫的認識,本次選用「田園之秋選西北雨」單元中對於自然氣候變化有精細描寫為發展基礎,重新以眼睛認識文中所提的「雲」、「雨」、「閃電」等的實際現象以去除卡通化圖像。上學期創作四格漫畫及水墨山石皴法,下學期則是觀察描繪校園看到的雲及山。
其次,就是跨出教室在校園環境中練習更有感的接觸,如草地上的野餐活動,下學期則嘗試在不起眼校園角落營造植栽世界,希冀增進校園景觀的色彩及氣味,並讓學生練習描寫個人的感官經驗︰在校園地圖中標註觀察位置,並強調要有多元感官體驗並寫出個人經驗的聯想。
最後,將教學推展到實際的社區環境中,以提升真實場域的社會性學習機會,習以時間序進行社區歷史場域踏查,並關注到不同的產業型態,下學期則是以踏查經驗為基礎,發展出以自己姓名幾何化為街道的都市景觀創意規劃,在此之前則先進行將姓名轉為幾何抽象的練習︰畫面的幾何分割以及線條組合創造的空間結構。
整體而言,不若之前向外擴張的課程發展,而是收斂到視覺藝術教育核心上,在多年教學經驗重新審視後,發覺還是必須要在藝術教育的基礎上充實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學習基礎描繪表達,但教學重點已從過去的技法練習轉移到是否有效觀察,對一般學生而言,學會怎麼看比怎麼畫對未來自我適應還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