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方案庫

臺南市佳里國中— 藝生

本課程以「藝術為媒介,文化為核心,跨域為橋梁」為理念,結合英語、美術、音樂、生活科技與綜合活動,課程核心圍繞在地文化——蕭壟香蜈蚣陣,透過學生親身參訪蕭壟文化園區藝陣館,體驗臺南金唐殿的傳統藝陣文化,進而激發對傳統藝術的感知與尊重。

壹、跨領域整合與學科應用
一、英語:培養學生以英語撰寫文化導覽稿,透過角色扮演與實境演練,提升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進而能自信地以外語介紹在地文化特色。
二、音樂: 引導學生認識並欣賞藝陣中的北管、南管、鼓陣等聲響,了解其在儀式中的功能與美感,並以創作簡易節奏演奏,模擬陣頭表演氛圍。
三、視覺藝術:學生將體驗剪黏、黏土捏塑、剪紙等傳統技藝,透過創作理解民俗藝術的象徵與美感價值,進而培養文化審美能力。
四、生活科技:學生動手設計與製作藝陣車體模型,學習基本機構與燈光電路原理,實踐創新設計與動手做的能力。
五、綜合活動:透過團隊任務、主題探究與成果發表,學生練習規劃、分工與解決問題,並反思學習歷程中的自我角色與人際互動。

貳、美感教育的實踐
引導學生從傳統藝陣的造型、色彩、聲音與動態中汲取靈感,發展多元感官經驗與審美判斷。透過觀察、實作與創作,讓學生理解美感不僅存在於藝術品中,也體現在日常生活與文化實踐之中,進一步提升藝術素養與文化敏感度。

參、SDGs(永續發展目標)導入
一、SDG 4:優質教育
課程強調素養導向學習與跨領域統整,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實作與表達,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落實「終身學習」的核心理念。
二、SDG 11:永續城鄉
學生透過參訪蕭壠文化園區與金唐殿,認識在地傳統文化與歷史空間,思考文化保存與現代生活的連結,強化對家鄉文化資產的認同與守護意識。
三、SDG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課程設計引導學生以回收素材、再利用材料製作燈車模型,從實作中體驗環保設計思維,培養資源再利用與減廢的行動力。
四、SDG 17:多元夥伴關係
本課程與蕭壠文化園區、廟宇、藝術家與社區資源合作,打造學校與社會的合作網絡,實踐資源共享與社區參與的永續理念。
肆、社會情緒學習(SEL)應用
課程中強調自我覺察、人際關係與社會責任。學生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學習傾聽、協調與表達情緒,透過導覽、創作與表演活動建立自信與成就感,培養同理心與文化尊重,實踐負責任的學習與群體互動。

我們希望學生能以國際視野看待本土文化,以美感素養與永續發展(SDGs)為課程軸線,透過實作活動如:黏土捏塑蜈蚣陣、剪紙祈福圖形、車體製作與燈光設計,達成「做中學」、「創中思」的學習目標。英語導覽活動則促使學生將本土文化轉化為跨語言表達能力,並透過SEL(社會情緒學習)引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建立尊重、傾聽與自我表達的態度。
以此課程培養學生的美感觀察與創造力,更落實SDGs理念中的文化永續與公民參與,讓學生從探索傳統、理解當代、展望未來的過程中,發展出屬於自己與社區連結的文化素養與責任感。

Buy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