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動盪不安,媒體上常可以看到戰爭的新聞。在緬甸、蘇丹、烏克蘭與加薩走廊等地,無數的人因為戰爭失去生命,被迫逃離家園,成為難民。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至2024年底,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逾1.14億。
孩子與師長,大多對這些「遠方的不幸」無感?對大部分的人說,戰爭與難民似乎只是數字和新聞畫面而已,和我們沒有直接關係,或是覺得做不了什麼而忽視。事實上,許多國際媒體與學者,提出21世紀全世界有數個容易有戰爭衝突的區域,分別為加薩走廊、烏克蘭、台灣海峽與朝鮮半島,加薩走廊數十年來一直有軍事衝突,烏克蘭在2022年也受到俄羅斯的軍事攻擊。我們所居住的台灣,從2020年至今,中國不斷以軍機與軍艦威脅台灣,因此台灣在2023年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其實應該要對這個議題更具同理心與警覺性。如果我們不想了解現在所發生的難民問題,或是不願意出一己之力給予協助,將來某一天,如果台灣面臨軍事衝突,我們有可能成為居無定所的人時,有其他地方的人會願意協助我們嗎?戰爭、衝突或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去對人性的信任、失去對生命的盼望、失去對更好生活的信心。
戰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甚鉅,戰火後的倖存者會有創傷壓力症候群或是憂鬱症狀。全世界有非常多民眾,包含台灣,雖然還沒有爆發軍事衝突,但也可能經常飽受威脅,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
本校教師明白實施這個課程設計的敏感性,期望透過課程讓學生理解,戰爭與我們沒有距離,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該有任何生命被傷害,需要尊重每個人的生存權與自由。透過課程,對難民議題有感受,提出協助的面向與方法,找出中學生可行的解決方案。透過藝術創作傳達對難民議題的關懷,以及對目前自由和平現狀的迫切維持。透過規劃出行動方案嘗試解決公平正義與人權議題。以義賣的方式,義賣師生所製作和難民議題有關的作品,所得將捐給無國界醫生、國際特赦組織等援助難民的單位,為流離失所的難民盡一點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