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櫥是小港高中的校訂必修,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主軸出發,課程目標是「透過閱讀,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做更好提案」,在課程中,不斷地練習將自己的閱讀轉化成可被別人閱讀的資訊,並透過策展來為課程作收結。
課程初始於107學年度,由來自各個領域的教師共同討論為何學生需要學習閱讀?閱讀有哪些形式?如果每個領域的老師都要能夠教學,那課程的架構與教學素材如何訂定?雖然後來因執行上的想像力與執行經驗各自不同,而有不同版本的詮釋,在109學年度時,洪慧霖、方姿文、陳苑碩老師共同執行「我的書櫥——策展版」,並將其成果展出,進而影響其他教師的好奇提問,有些老師在共備後也加入分享成果,進而形成113學年度由3位高二導師一起進行課程的共備社群。
課程的執行為一學年,一學期兩學分。上學期的主軸為開展閱讀形式與找到自身在意,藉由在地文本閱讀理解作者的在意,從空間中去閱讀與拓展五感經驗,透過紀錄與分享來聚焦主題,並對「物」有所詮釋,進而形成尋寶地圖創作;接下來則是透過閱讀人來思考事實與觀點的連結,以打破主觀感受的窠臼,練習以事實來進行論述,來達到之後可以以客觀視角閱讀自己的能力養成;最後收結在港中說書人,透過靈魂超市遊戲與人生素描,找到自己想培養的能力,進而形成閱讀的主題,然後透過核心提問的練習,來蒐集可解決問題的閱讀資料,整理成港中說書人簡報。
下學期的課程主軸為資訊設計與策展形式,並且打造我的書櫥,將自己的在意轉化為可以影響他人的閱讀內容。教師透過示範帶領學生認識策展的概念,並且藉由拆解MUJI和IKEA的商業展示,理解品牌想帶給消費者的「生活提案」可以如何呈現;接下來則是透過閱讀專業書籍,並藉進行資訊設計,將策展的靈感與方法透過製作故事卡轉化成可以與人交流共享的訊息,並從中思考自己的策展主題可以如何呈現;最後,從上學期的港中說書人出發,學生深化閱讀並且靈活運用所學之知能,將自己的主題書櫥透過鞋盒的方式呈現,在其中去放置各種閱讀的資訊,諸如文字、影音QRCODE、物件展示、互動機關等等不同的表達,來呈現自己的閱讀成果。
因鞋盒的空間限制,所以學生反而能夠從中創造各種可能性,也因整個策展主題是從自身在意出發,並且透過提問來找到閱讀素材,在閱讀後有能力轉化並且透過設計思考來找到「更好的提案」,藉此與大眾互動並且找到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學習負責的態度。
如果說學生在「自主學習」所學會的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並且擬定學習企劃與執行,那「我的書櫥」更在意的是,閱讀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和「從我到我們」的歷程,去發揮自身對於學習想像的提案,進而與他人產生連結,讓閱讀的能量發揮影響力。因課程中綜合運用了學生在各科所學的能力,來展現閱讀與策展能力的綜整能力,也在歷程中不斷地認識自我、探究自己所在意的領域,以期在課程結束後,學生能夠體驗與持續運用這些能力在未來的學習旅途中。